林語堂潤餅文化節|潤餅之旅–看見令人眷戀的家滋味

屏東夜市老奶奶的絕版菜瓜絲至今想起仍讓人懷念。
文/黃飛霖

「舒喜巷」是一個在台北老城展演市集的工作團隊,有感於老城區的屋光漸稀,百工職人的退隱,家滋味已不火熱,於是述說「令人眷戀的美好事物」成了年輕老靈魂努力實踐的方向。很少人知道舒喜巷的成立理念,其實在十年前文化節活動舉辦時就埋下了一顆種籽。

2006年時因為朱全斌教授的邀請,加入了韓良露老師的紀錄片團隊,約有半年拍攝期,跟隨著韓老師的腳步走訪廈門與泉州,再回到台北,沿著西部縱貫鐵路的起點基隆,一路往南到桃園、新竹、台中、台南和屏東。
泉州訪梨園戲
拍攝初始原以為這是一趟小吃大探索,直到規劃行程後,我彷彿看見了整個的文化地圖。在泉州我們看見了梨園戲與南館表演,戲曲間的輕巧頓雅,在舉手投足間彷彿窺見泉州的分盤講究,既說千年歷史,也包住閩南文化的底蘊;旅途走訪林語堂先生與廖翠鳳女士在廈門鼓浪嶼曾居住的宅第,那是他們新婚後曾生活的家,鏡頭下的廈門春滿是熱燙的菜滙,恰如林語堂先生描述像是「白紗包著的禮物」,一家人在春天用食,不只暖手也暖心。
泉州亞佛春捲皮,夫妻同心傳承擦潤餅。
韓老師在這趟旅途中的每一口都細細品味,清楚紀錄每一款的食材成份與其中的實虛調味,記得在泉州停留的某一天,已經吃入六份待到最後遇到一份包裹著海蠣與油飯的,我們已經舉手投降,而韓老師的職人精神仍然細細品味,一邊做筆記,我猜想,或許她在吃的時候,是在享受拜訪家庭的媽媽盛情款待,感受久違豐盛的家滋味。

在台灣的紀錄裡,我們穿過許多小巷,就連走入店的製作家屋,也都是在家最深的那個空間製作,皮圓圓廣廣,包得下每個地方的特色,也很深透每位手作人的巧思。台南金得包著高貴皇帝豆、新竹城隍廟攤的蛋酥很恰味、在午夜十二點的基隆小巷追趕阿松攤,而屏東夜市老奶奶的絕版菜瓜絲至今想起仍讓人懷念。
午夜十二點的基隆小巷追趕阿松
台北龍江路的潤餅攤,料多紮實
新竹城隍廟攤的蛋酥香味很迷人
是每個人心中的美好滋味,兼容並蓄創造了多元的形式,千年來一代傳一代。十年前的我還是一個台藝大研究生,跟隨在韓老師身旁紀錄她所享受的美好,我自己則是在這個尋常食物裡,重新窺見在地文化、與職人學習傳統心、向自己的家學習歷史。

這一趟之旅,不只是個紀錄片工作,更捲起許多懷念。

與潤餅文化節發起人韓良露女士及恩師朱全斌

Tag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