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河有隙‧歲時好日
數千年來寄居於天地間的人們,觀天地之會,依山河之隙,創造各自的文化模板,詮釋心目中的歲時與生活。
從2005年開始,隨潤餅的腳步,從節氣到宇宙自然,體驗了歲時記藝。知識份子講究天地人從屬,凡事求秩序,尊上至下從巨而微,方圓之間皆有靜動,歲時是正月至臘月間,常民生活的衣食住行,大至祭祀小至生活瑣碎,行移坐臥等,依天地之規律,制人間的歲月法度。
閑情生活節出自林語堂鍾愛的《閑情偶記》,此書乃明末雜家李笠翁﹝1611-1680﹞所撰寫,細膩的分層說明哲思及美學,沒有繁露瑣碎的推疊,卻在吃食、植栽、建築、戲曲、衣裝及玩樂上皆有一說。1895年出生的林語堂,欽慕宜然自得的晚明讀書人,在時代轉換的縫隙裡,有滋有味樂生活,因而在《生活的藝術》裡多次提及。世人稱林語堂為幽默大師,李漁則為先行者,兩者說的都是慢活及樂活,而樂活的首要便是依歲時而行,生物有生老病死,季節有嬗遞更迭,聆聽宇宙的變化,便能過上好生活。
享受生活不需要昂貴的代價,美學其實隨處可得,傳統的工藝器物,包含漆器、竹藝、陶藝、金工等。傳統工藝講求取自天地,取天然素材,制定生活物件。閑情生活節的初衷便是推廣慢活精神,從生活細節著手,理解從何而來,如同本次邀請的兩間工作室,從竹編到漆器,現代人日日接觸的普遍材料,卻不知其所以然,猶為可惜。
2021閑情生活節受疫情影響,將暫緩舉辦雅集,將琴、茶、花、展、潤餅等元素轉為影片,訴說活動的初衷,邀您體會生活的逸趣並實踐於日常。在未能遠行的歲時,與己身對話,追尋自在體悟環境,以便在山河之隙,享歲時的餽贈,這是東方文化的智慧,亦是李漁及林語堂一生追尋的大道。
早期的農耕時代,歲時劃為節氣,風土影響農作、祭祀、行旅、飲食,先民認為天地萬物皆是自然餽贈,以祭祀作為感謝,潤餅便是由祭春神的五辛逐漸轉變而來。人民的日常伴隨著四時,而有了細膩的文化展現,2021年將以常民的生活展現歲時,邀你一同觀察歲時生活,打開感官理解天地頻譜,創造有滋有味的日常生活。
執行單位|林語堂故居、舒喜巷、臺北市士林公民會館
協辦單位|吉剪花、新樂園藝術空間、新北市坪林茶葉永續生產合作社、新莊故事遊藝隊、課廳 演創空間、江子翠臉書粉絲團、士林慢城生活臉書粉絲團、 大稻埕心相聚
指導單位|東吳大學、臺北市文化局
■防疫注意事項
依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,個人及外出、集會活動、營業場域、大眾運輸實施相關限制措施,本場次活動防疫注意事項如下:
一、本場次活動為室外100人以下,室內 50 人以下之集會活動;
二、工作人員與民眾須依規定全程活動需佩戴口罩;
三、活動落實「實聯制」、體溫量測、消毒、人流管制、總量管制、動線規劃等措施;
四、公共場域請民眾維持社交距離、全程佩戴口罩,隨時手部消毒,請依照活動執行人員之導引,動線規劃等防疫措施;
五、若有身體不適、咳嗽之情況,建請在家休息。
六、無法遵守上述規定者,主辦單位將視情況收回參與活動資格,不得異議。